公司新闻
晚上九点的济南经十路,车流虽较晚高峰有所减少,但路灯下仍有车辆匀速驶过。市民周女士推着婴儿车刚从小区拐到主干道,迎面而来的一片红蓝闪烁瞬间晃花了眼 —— 数十名身着统一运动服的暴走团成员,正沿着马路中间车道行进,每人手腕上的 “暴走灯” 交替闪烁,领队手持的大功率喇叭里播放着激昂的口号,音量之大,让婴儿车里刚入睡的孩子瞬间惊醒,哭声尖锐得几乎盖过喇叭声。周女士下意识地将婴儿车往路边靠,看着暴走团成员无视过往车辆、径直占据半幅马路的样子,满心疑惑:“谁赋予他们将公共马路当作私人活动空间的权利?”
这样的场景在济南并非偶然,在山东青岛,类似的博弈更上演了 “抓了又现” 的戏码。上周,青岛某主干道的暴走团因占据机动车道行进,被路口的 AI 交通摄像头自动识别 —— 系统通过分析人群密度、行进路线与车道的重叠度,判定为 “影响交通秩序行为”,随即触发自动报警。三分钟后,交警便抵达现场,将暴走团全体成员引导至路边人行道,并进行批评教育。当时,现场围观市民纷纷用手机拍摄,社交平台上相关视频的评论区满是 “早就该管”“支持交警” 的声音。
然而,点赞的热度尚未消退,第二天,这支暴走团便转移到了青岛黄岛区的另一条次干道。当天晚上,有市民拍到他们依旧分成两列,占据两条机动车道,口号声比过往警车的鸣笛声还要响亮。面对路人 “为何明知违规还继续” 的质疑,队伍中一位头发花白的大爷停下脚步,理直气壮地回应:“锻炼是好事,又不犯法,凭啥不让走?” 说完,便加快脚步跟上队伍,手腕上的运动手环还在不断闪烁着步数进度。
为弄清暴走团执着于占道行进的原因,有观察者曾跟随某支暴走团行进两公里。过程中发现,成员们手腕上佩戴的黑色腕带并非普通运动手环 —— 屏幕上不仅显示实时步数,还标注着 “积分:28” 的字样。领队介绍,这些手环与一款名为 “×× 健康” 的 App 绑定,成员每走满 1000 步可兑换 1 积分,累计满 6000 步(即 6 积分)就能在 App 内兑换 2 元现金红包;若当月累计步数达标,还能凭积分到指定超市兑换鸡蛋、花生油等生活用品;成功邀请新成员加入,还能额外获得 5 元奖励。
“队里最厉害的‘运动员’,一年光靠走步和拉新人,就能拿到四千多块,比我的退休金都高。” 带队的王师傅压低声音透露,他自己每个月也能稳定拿到三百多元,“既能锻炼身体,又能赚点零花钱,大家当然愿意来。”
这样的奖励机制并非凭空运作,背后有着明确的资金来源。在暴走团常聚集的路口,往往能看到一面印着某品牌奶粉 logo 的旗帜 —— 这便是队伍的主要赞助商。据王师傅介绍,该奶粉品牌每月会向暴走团主办方支付费用,按照 “一天 2000 元、十天一结算” 的标准,十天就能为主办方带来 2 万元收入。主办方会从中抽取 30% 作为 “管理费用”,剩下的 70% 则由各队队长根据成员的步数排名、拉新数量进行分配,“步数多、拉人多的,分的钱就多,大家都有干劲。”
除了奶粉品牌,还有本地的药店、健身房等商家会偶尔提供赞助,有的会直接提供鸡蛋、洗衣液等实物奖励,有的则会提供优惠券,让暴走团成员凭积分兑换。“商家要的是曝光率,我们走在路上,旗帜上的 logo 能让不少人看到;我们拿到好处,也愿意帮商家宣传,算是互相帮忙。” 王师傅说,其实成员们都清楚占道行进有危险,“但手里的积分、月底的鸡蛋,实在让人停不下来。”
这种 “暴走经济” 的形成,让原本单纯的健身活动变成了带有利益驱动的集体行为。有成员坦言,自己最初只是想跟着锻炼身体,但看到身边人能靠走步赚钱,便也开始认真 “冲业绩”:“每天吃完饭就出来走,有时候能从晚上七点走到十点,就为了多攒点积分。”
对于暴走团占道扰民的问题,管理部门并非没有行动,但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难题。在济南某交警大队工作的李警官向观察者倒出苦水:“每次接到市民举报,我们都会尽快赶到现场,但最多只能劝离。要是真的开罚单,有些老人直接就躺在地上,说自己身体不舒服,我们还得联系 120,最后往往不了了之。”
即便将暴走团成员带到派出所,民警也只能进行口头教育和身份证登记,“没有明确的法规能对这种‘群体健身占道’行为进行严厉处罚,登记完身份证,他们换个地方、换身衣服,照样能继续走。” 李警官解释,现行法规中对 “群体健身” 没有明确的人数上限规定,只要没有发生肢体冲突、没有严重堵塞交通,就很难认定为 “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”,“这就给了暴走团可乘之机。”
更尴尬的是,不少暴走团成员是子女 “雇” 来的 —— 有些年轻人因工作忙,没时间陪父母,听说暴走团既能让父母锻炼身体,又能有人陪伴,便会主动给父母转账,让他们 “好好参与”。一旦暴走团成员与车辆发生摩擦,家属第一句话往往不是指责自家老人,而是质问 “你们怎么不早点拦住他们”,这让执法人员倍感无奈。
“我们也想管,但既怕老人出事,又怕家属追责,只能在‘劝离’和‘放任’之间找平衡。” 李警官说,有时候看到暴走团在马路中间走,自己也捏着一把汗,但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。
就在暴走团最常聚集的济南某十字路口,观察者发现了细微的变化:人行道上新刷了一条宽约一米的荧光绿道,绿道旁每隔五十米就摆放着一个银色的音响插口,旁边立着一块蓝色牌子,上面写着 “静音健走,免费使用”。市民只需用手机扫描牌子上的二维码,就能领取一副无线耳机,将耳机插入音响插口,就能听到舒缓的健走音乐,既不影响他人,又能保持队伍的行进节奏。
更重要的是,当地辖区政府与附近一家大型商场达成合作,将商场的楼顶停车场在晚上 6 点至 10 点半期间腾空,专门开放给暴走团使用。停车场内铺设了灰色的防滑垫,加装了 LED 照明灯,亮度适中且不刺眼;入口处设置了登记点,市民凭身份证就能免费领取临时出入卡,刷卡进入后可在划定的路线内健走。
这样的措施实施三天后,效果便显现出来:之前在经十路占道行进的某支两百人暴走团,人数减少了一半,剩下的成员也被队长带到商场楼顶停车场 ——“这里地面平整不占地,没有汽车来往安全,警察也不会来劝离,走步的积分还能照常拿,比在马路上舒服多了。” 王师傅笑着说,现在队里越来越多人愿意来停车场走,“谁还愿意冒着被车撞的风险在马路上走啊?”
其他暴走团也纷纷效仿,有的选择商场楼顶停车场,有的则与社区活动中心合作,在室内运动场馆开展健走活动。曾经在马路上红蓝闪烁的暴走灯,渐渐转移到了更安全的室内空间;曾经震耳欲聋的喇叭声,也被耳机里的轻音乐取代。
从最初的马路 “占领” 到后来的室内疏导,济南、青岛两地对暴走团的治理尝试,揭示了城市公共空间管理的核心逻辑:单纯依靠技术抓拍、法规约束或罚款威慑,只能让人们 “害怕违规”,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需求;真正能让不文明行为消失的,是为参与者提供 “更舒服、更安全、利益不受损” 的替代选项。
暴走团成员并非天生喜欢与汽车较劲,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能锻炼身体、能获得奖励、能与人陪伴的空间。当荧光绿道提供了静音健走的环境,当商场楼顶停车场提供了安全的场地,当这些场所同样能让他们拿到积分、兑换奖励时,占道行进的动力自然就消失了。
在济南某社区,甚至出现了 “健走 + 公益” 的新模式:社区与公益组织合作,暴走团成员每走满 10000 步,公益组织就会以成员的名义捐赠 1 元给贫困儿童,成员既能获得积分奖励,又能参与公益,参与热情更高。“现在我们走步不仅能赚钱,还能帮到别人,心里更踏实了。” 一位成员说。
傍晚时分,济南经十路的车流依旧平稳,曾经占据马路的暴走团身影已难寻觅。而在商场楼顶停车场,LED 灯下的人们正沿着防滑垫上的路线匀速行进,手腕上的手环偶尔闪烁,耳机里传出轻柔的音乐,偶尔有人停下脚步聊几句,笑容轻松而满足。城市的公共空间,在这样的疏导中,渐渐恢复了应有的秩序与温度。
赞助商再怎么支持也不能占用公共资源,这完全是那邦老年人,已老卖老,这样的情况政府必须严重处理。
肠癌被发现时通常已是中晚期它的早癌五年生存高达90%以上晚期却只有13%左右很多人并未意识到生活中一些看似平常的身体表现如便秘、腹泻、腹痛等其实是肠癌发出的早期信号警惕肠癌的4个典型表现肠癌早期症状常被忽视,了解其早期信号对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。
为进一步加强全省中小学科学教育,切实提升学生科学素养,培养创新人才,日前,省教育厅出台《中小学科学副校长聘任管理办法》,要求每所学校应当配备至少1名科学副校长,师生人数多的学校、多校区学校和有需求的学校,可以聘任2至5名科学副校长。
10月7日,重大刑事案件!行凶男子穿拖鞋潜逃!辽宁绥中警方悬赏5万元协查!#寻人 #嫌疑人 #悬赏
神奇的梵净山,大自然鬼斧神工,双峰耸立,引来无数中外游客,到底怎么形成的.#大自然的鬼斧神工#自然奇观#梵净山#旅行推荐官
#花江峡谷特大桥 #文旅中国